
4月份传染病健康风险提示
春天万物生机萌发,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4月仍是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易发季节。另外,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也逐渐增多。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在2024年第52周达高峰后,2025年第1-13周波动下降,目前已降至低位水平,甲型H1N1为优势流行株;急性呼吸道多病原近期主要流行的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普通冠状病毒等。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外出踏青、赏花春游、祭扫活动时,注意做好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防范。
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均有传染性,排毒时间多为3-7天,传播途径主要以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等,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典型临床表现。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后症状较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弥漫性肿大,并有明显压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一般在2-3周内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急,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潜伏期为10-21天,多为14天。原发感染通常发生于儿童期,常呈良性自限性,成人及免疫抑制患者极少可发展为重症。临床表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主,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好发于2-10岁的儿童,易在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或流行。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传染性强,而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常见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属于自限性疾病。部分患儿可无皮疹,仅出现疱疹性咽峡炎,但有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易发生死亡。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主要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吸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等途径感染,常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全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以呕吐症状多见,成人则腹泻居多,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引起暴发。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儿童应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按照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相关症状后,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三、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注意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场合。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须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四、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生活规律。五、适当消毒,远离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病病人,前往医院等场所需戴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建议经常在日光下晾晒衣被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
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二、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熟食品要分开,生食瓜果一定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和生冷不洁食物。保证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三、加强食品及饮用水管理。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清明假期哪里易堵车?什么时候开始堵?青海最新出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