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银发经济正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湖南娄底市召开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调度会议时强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搞好顶层设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生活需求,为老年人撑起更多“幸福伞”。
变老有“所养”为老有“颐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娄底正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在权益保障、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和基层一线服务力量。如,娄底市民政局着力在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适龄、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助餐、助行、助洁、助医等更加方便、实用的上门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伴随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老有“所养”正向老有“颐养”转变。
变老有“所居”为老有“康居”,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宜居宜业,舒适为王。按照建设“近悦远来”老年友好城市设想,娄底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生活需求,处理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之间的关系、硬件建设和服务管理之间的关系、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之间的关系、规划先行和项目推进之间的关系,正着力建设全国老年友好城市,打造娄底老年人宜居城市名片。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以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每一步都扎实稳健的让老有“所居”变老有“康居”,创造出新时代“千万工程”牵引下的“家门口幸福养老”。
变老有“所依”为老有“善依”,强化社会敬老风尚。《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尊老敬老,这一美德不仅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娄底大力推动全社会尊崇礼遇道德模范,牢固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在娄底大街小巷,和谐动人的画面时常可见:街道两旁传播孝文化的公益广告润物细无声;公交车上,年轻的市民争着为老年人让座;斑马线前,车辆耐心等待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家庭和睦、社区和谐,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湘中,老有“所依”已成老有“善依”。
变老有“所乐”为老有“享乐”,大力发展银发产业。娄底政府加强规划引导,增强保基本、兜底线职责,扎实推进银发产业发展。娄底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44张,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成全省首家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商城,正大力推动娄底康养谷项目落地。已将万宝新区范围3300余亩土地规划建立中部地区银发经济产业园,其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为支点,规划打造高层次的医疗康养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现代化康养产业高地和高标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建设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康养新城......多措并举发展银发产业,老有“所乐”为老有“享乐”的愿景可期可盼。(谢幸)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