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走进冕宁县,由110名媒体记者、专家学者、青少年学生等组成的五支队伍共同参观彝海结盟纪念地,重温红军长征过冕宁的历史故事,见证革命老区如何以红色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

90年前“彝海结盟”书写民族团结传奇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冕宁,当地群众“打开城门点灯迎红军”,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以歃血为盟的民族传统,为红军迅速通过彝族聚居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关键时间,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光辉典范。

沉浸式体验激活红色记忆
群山映衬下,大理石雕刻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巍峨挺立。上午10时许,小叶丹后人伍龙向现场的媒体记者、青年学生等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他说:“我曾给我外公(果基小叶丹)写了一封信,信中我告诉他,当年他们所要追求的这种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如今在他的家乡已经实现了。”
现场,国防大学教授刘波通过解读“泸沽转兵”战略意义,还原红军灵活用兵的智慧;波光粼粼的彝海边,实景情景剧《彝海结盟》再现结盟场景,吸引游客驻足聆听。

红色资源赋能县域经济腾飞
近年来,冕宁县以“彝海结盟”为精神内核,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旅强县“三大强县战略”,特色农业稳健发展、工业经济增产提速、文旅强基提质,成功入选第六批天府旅游特色县名单,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