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4月23日讯(通讯员 陈俊 许松)4月20日,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成功为一位67岁的患者实施了全市首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带来新生希望,更标志着永州市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实现新突破。
67岁的蒋爷爷与帕金森病已抗争五年。患病初期,他通过药物尚能控制病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即使不断加大药量,震颤、僵直等症状却愈发严重。曾经开朗健谈、热衷社交的他,被疾病逐渐磨灭生活热情,甚至不敢迈出家门。近年来,家人带着蒋爷爷四处求医,却始终未能改善病情。最终,他们慕名来到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期待能在这里找到新的治疗希望。
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团队对蒋爷爷开展了全面细致的专业检查与评估。经综合研判,科室主任贺礼进建议采用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方案。随后,团队医生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了手术原理、技术优势及预期预后等关键信息。在家属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团队确定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中,该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娴熟的操作技术,顺利为患者完成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此前困扰他的震颤、僵直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久违的笑容也重新绽放在他的脸上。
贺礼进介绍,帕金森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中老年人第三大健康杀手”。据统计,我国现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达1.7%,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接近500万,约占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目前,该病在我国面临“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困境。同时,他指出,脑起搏器手术不仅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动作迟缓、身体僵直及(或)震颤等症状,还能降低药物副作用。当帕金森病进展到四年左右,出现药物疗效明显下降、副作用增大或严重异动症状时,便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这一手术已成为帕金森病首选外科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逆、可调节等特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30余年临床应用的充分验证。
DBS手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国际前沿技术,此前在永州市尚属空白。此次永州市中心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开展首例DBS手术,不仅彻底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更让本地及周边地区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前沿治疗。未来,永州市中心医院将持续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陈俊 许松
编辑:王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