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巴士的报》4月6日文章,原题:随着清明节接近尾声,中国各地出现返程高峰随着为期3天的清明节假期于6日结束,中国的交通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了服务,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返程需求。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称,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0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214列。其中,国铁上海局预计发送旅客410万人次,广州局预计发送旅客260万人次,同比增长12.9%。6日中国全国的高速公路流量预计超6000万辆次,大部分是自驾出行。民航业也出现显著增长,6日全国民航初步预计执行航班17501班,预计运输旅客210万人次。(据中国交通运输部6日的最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3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创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编者注)
巴西247新闻网4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铁路出行创下2025年单日新纪录中国铁路在2025年创下了旅客发送量的单日新纪录。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4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创纪录的数字恰逢为期三天的中国清明假期首日,该假期传统上以向祖先致敬和打扫墓地为标志。但除了缅怀先辈,清明假期已经成为休闲旅游和春季出行的好时机。在此背景下,密集的客流不仅表明了中国消费者对出行需求的增长,也表明了中国国内旅游活动的加速复苏。
清明期间列车的高峰运营也体现了中国铁路网作为国家交通运输的战略作用。通过对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中国在高速铁路扩建和公共交通运力方面继续引领世界,这是其经济增长和增强地区间凝聚力的重要引擎之一。
此外,国内旅行在中国的日益普及也反映了中国中产群体消费模式的变化,他们选择了短途但频繁的通勤,利用传统假期在不出国的情况下探索本国的文化和自然目的地。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4月4日文章,原题:清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节日之一几千年来,在清明节缅怀先人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清明节,人们将对祖先的崇敬与象征着万物更新和春天到来相关的习俗相结合。清明节标志着冬季后宜人的气温回归,被视为野餐、远足和家庭出游等户外活动的理想时间。
然而,清明节的本质与尊重死者的仪式有着深厚联系。人们会去打扫亲人的坟墓,清除杂草,修整墓碑,并供奉上食物、鲜花、茶、酒,甚至是象征性的纸币。这种扫墓和致敬的象征性行为具有精神和社会意义,尤其是在一个以家庭纽带为根本的文化中。人们相信,通过祭奠祖先,家庭可以在来年获得好运、庇佑与和谐。
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哀悼的日子。相反,它也是庆祝新生命的时刻。许多人利用假期在鲜花盛开的田野中散步,放飞五颜六色的风筝或准备应景的食物,例如象征着孕育和新生的绿色饭团——青团。
随着现代化和技术进步,出现了新形式的清明祭扫方式。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的数字平台举行虚拟悼念活动,远方的家人可以在网上点燃象征性的蜡烛、留言、供奉祭品。这种改变既反映了当今时代推崇的实用性,也反映了人们为保持中国文化认同中这一重要传统而做出的持续努力。
此外,清明节还提醒大家,中国文化多么懂得将传统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对逝者的缅怀同样成为对生命的祝福。(作者尤里·费雷拉,肖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