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春风拂荆楚,木兰云雾山间万亩杜鹃竞相绽放。近日,2025年杜鹃花嘉年华活动正式启幕,这不仅是一场自然馈赠的视觉盛宴,更彰显了黄陂区以生态资源为基底、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创新发展理念。这片浸润着历史底蕴的土地,正以杜鹃花为媒,绘就了一幅生态与经济共荣、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崭新画卷。
木兰云雾山的杜鹃花群落,历经千年自然演化,铸就了独特的山地生态系统,展现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其“三重奏”般的绽放奇观,不仅是大自然的时序诗篇,更是生态智慧的生动展现。景区管理方秉持“微干预”保护理念,以科技为翼,最小化人工痕迹,让野生杜鹃在自由生长中绽放原始风貌。这一做法,不仅是对《本草纲目》中“映山红”的致敬,更是对现代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刻践行,提醒我们在文旅开发中,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共绘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
在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的浪潮中,黄陂云雾山独辟蹊径,以“五感沉浸式赏花”模式赋予传统赏花活动新生。这一创新并非简单的感官堆砌,而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即通过视觉的震撼、听觉的共鸣、嗅觉的沉浸、触觉的参与、味觉的延伸,构建起多维度的情感联结。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二次消费,更在深层意义上,打破了文旅体验的平面化,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共情”。其成功,正印证了文旅创新需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核、以科技为翼,方能真正触动人心。
杜鹃花海的盛放,催生了黄陂独具特色的“花经济”。这不仅是产业的延伸,更是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三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与人才培育并重,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寻找十大最美花仙子”活动,不仅让黄陂名声远扬,更培育了本土文旅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展现了文旅融合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深远意义。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节点,黄陂云雾山的实践为区域发展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随着汉孝城际铁路延长线的开通,景区正由“单点闪耀”迈向“全域联动”的新阶段,构建起东西南北联动的文旅新格局。智慧旅游系统的全面升级,不仅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更彰显了科技赋能文旅的深远影响。尤为瞩目的是,“杜鹃花生态银行”项目的规划,预示着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创新转化,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中落地生根,展现了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杜鹃花开处,最是春意浓。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云雾山巅,那绵延十里的杜鹃花海,既是自然造化的神奇馈赠,更是黄陂人民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的发展之花。从单纯的自然资源开发到生态价值转化,从传统观光旅游到沉浸式体验经济,从单点景区运营到全域协同发展,这条“以花为媒”的创新发展之路,正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袁莉莉